您的位置: 首页 临床科室 详情

重症医学科(ICU)

发布时间:2024-08-05 17:08本文出处: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处理和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的疾病或创伤患者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疗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重症医学科(ICU)是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应用系统、连续、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诊疗技术进行综合救治,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症救治的专业科室。我院ICU成立于2006年时称“重症监护室”,挂靠在心内科,于2012年正式成立“重症医学科”,经过数年多不断地发展和学科建设,ICU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技术力量过硬,业务素质较高的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 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于2015年2月重症医学科(ICU)正式独立成科,设在外科楼四楼,实施封闭式洁净病房管理,设有床位12张,其中负压病房一间。

       收治病种为综合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涉及:(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症患者;(5)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我科医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各种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痛与镇静、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药理、重症早期预警和预防、重症康复;除一般临床监护和诊疗技术外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氧疗与机械通气技术、电子支气管镜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腰椎穿刺术、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床旁超声监测、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科室配备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中央监护仪12台、转运监护仪1台、有创/无创兼容呼吸机6台,转运呼吸机1台,无创呼吸机2台,高流量氧疗仪3台、多模式血液净化机4台,人工肝治疗仪1台,控温仪2台,膈肌起搏仪1台、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BNP、PCT、心梗三联生化仪1台,高频胸部振荡排痰仪1台,可视电子支气管镜1套,还有多通道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泵、输液泵十多台。

        现配有医生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硕士研究生2名,有5名医生取得中华医学会重症专科培训5C资质;护士1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凝聚力强、团结向上、勇于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团队。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负责为兰州市域内所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工作,真正做到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亚学科专业亮点:多模式多机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康复治疗,多年来专业提升能力、技术理念和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省级水平。三年疫情期间分别派送医护人员赴武汉、兰州市肺科医院、临夏州、兰州重离子医院、兰州新区等多地参加抗议,1名医生荣获“甘肃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10月我科医护团队接管重离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新冠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在时任国家专家组组长邱海波教授的指导下,省级重症治疗组组长刘健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零插管率、零死亡率的优异成绩,邱海波教授对我院重症医学团队给予高度的评价:“自武汉疫情以来,兰州二院重症团队是我所经历过最努力最能吃苦最优秀的团队。”目前我科室同时承担着:“兰州市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兰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市级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职能工作,并于2023年底与兰州市属11家县区级医院签订为“市县级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单位”。

       学术方面科室完成科研3项,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论文近20篇,论著2部。全体医务人员将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诚挚地地服务,有效地沟通交流作为工作基础,本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敬畏生命”的初心,精益求精、奋发图强,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成为广大患者生命的安全港湾,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