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症患者保驾护航——我院重症医学科马振军赴市肺科医院抗疫日记
万物复苏,此时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春日的暖阳里,温暖而愜意。然而,3月6号凌晨本土疫情再次闯进兰州人的生活中,一切又偏离正轨。
刚到定点医院,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接到消息,有个83岁的老奶奶,呼吸状态不好,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作为本梯队唯一的重症医生,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呼吸道传播作为新冠的主要传播途径,做气管插管的风险不言而喻,但一想到作为重症人,这属于常规操作,顿时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和每一步需要注意的细节像放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在脑子里闪过,确信我可以做到,带着所有的不确定,我进入了病房。
当看到老奶奶监护仪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些许的失落,失落没有一展所学的技能,但更多的是为之感到欣慰,欣慰的是老奶奶的状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调整高流量氧疗参数后,经过一系列的评估,患者呼吸状态有所改善,化验检查也在改善,决定暂缓气管插管,虽然暂时不用气管插管,但老奶奶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既往存在慢阻肺,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压疮,营养状态差,长期卧床,评估后还存在休克症状,最后决定老奶奶归我主管,这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
作为休克病人,抗休克刻不容缓,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但是困难远比这多,过程中老奶奶多次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表现,这无疑为抗休克治疗增加难度,在缺乏评估工具和时效性差的情况下,只能守在病房,密切观察。
终于在第一个24小时后,休克症状改善了,各个指标在好转,病情趋于稳定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众所周知,重症病人的诊疗需要团队协作,靠一己之力往往是不够的。在上级领导的多次协调下,最终开放重症病房,由重症团队接管老奶奶,当安全交接到重症团队手里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刻我的任务完成了,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再等等,等疫情结束,让我们在喧闹繁华的街头再拥相见!